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刺殺據點-你所看見的只是事實的一部份

話說這部片子當初在上映的時候,就很想去看了!可惜不知道是太久沒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找不到趣味相投的伴,後來卻不了了之。

一直到了上星期,朋友MSN敲來訊息問要不要去看二輪片,連清單都丟了出來,包括了「刺殺據點」、「三國之見龍卸甲」、「戀空」、「移動世界」。心想,晚上下班後約七點,能看這麼多片?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從這幾片中挑兩至三部來看,倒也是相當累人的一件事呢!

於是後來決定是挑「刺殺據點」及「移動世界」兩片來看,印象中洋片起碼都兩個小時以上,意外的這兩部片卻都只有90分鐘左右,讓我在十一點左右就回到家裡。

進入正題,來聊聊「刺」這部片吧!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

會對這部片有興趣,其實要從前陣子表哥推薦的一部美國影集開始。(又要扯到哪裡去了…)記得有一次去表哥家裡,跟他聊起電影跟現在租片店的生意,因為表哥一直都有在看布袋戲,所以常常會順便租一些電影回來看。那陣子剛好布袋戲好像出的比較慢,所以老板介紹他看美國影集,沒想到一看就迷住了!這部影集就是「24小時反恐任務」(24-Fox.com)

而也就是因為表哥的推薦,回來之後透過網路無遠弗界的力量…花了一點小時間就在對岸的某大站上找到相關的資訊了。也因此,當初「刺殺據點」上映時,當下就連想到24影集中的內容,雖然那天實際看完之後,電影跟影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新穎的拍攝手法跟不厭其煩的重複23分鐘當中不同角色的焦點,其實還頗讓人沉迷於其中。就像身旁的友人很想去洗手間,卻深怕一走開就會錯過某段重要的情節,結果他真的去上了廁所,也真的錯過了關鍵的一段。幸好透過導演的拍攝手法,在重複另一個人的觀點時,讓他透過另一個演員看到了他遺露掉的片段。

整部電影就圍繞在美國總統於西班牙準備簽署一份全球聯盟的反恐合約時遭到射殺,在這短短23分鐘的時間內所發生的事情。透過八個不同的人物視野,慢慢讓觀眾看出兇手是誰…

大概在第二次鏡頭拉回一開始的時間倒數,耳邊傳來收音機裡Good morning, America 聲音的時候,已經有觀眾在笑了,大概沒想到,導演用這種手法來敘述事情的發生,而笑的那個觀眾,大概更沒想到後面還有三段這樣的重複片段會出現吧。

其實辜且不管導演的拍攝手法好壞,觀眾進了戲院,想看的就是兇手是誰,透過這樣的拍攝手法或許讓人覺得有點乏味,但其實我倒覺得每一段不同焦點的切換過程中,那種緊張的氣氛跟時間的緊迫感並沒有消失太多,而是透過這樣的切換,更清楚的交待了事實的真相。

其實我更想討論的,不在於劇情內容,而是在於幕後的拍攝過程,雖然以現在的眾多拍攝手法,再加上電腦、爆破特效等等,要做出多誇張的效果都不成問題。但是在看電影的同時,其實真的很佩服那些劇組人員的用心跟所有人事物的安排巧思。在開眼電影的介紹中也提到,劇組為了重現飛車追逐的效果,及廣場爆破的特效,在墨西哥花了整整七十天的時間找了三百多個工作人員搭景。片中最後所呈現在眼前的那種於人來人往的街道中競逐的效果,讓人看了也跟著想左躲右閃。

以敘述短短23分鐘當中所發生的事情來看,其實我覺得「刺殺據點」這部片拍的不錯,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太過刻意,或是太多巧合,但…不就是場電影嗎?

過兩天再來寫另一部「移動世界」的觀後感!

相關連結:開眼電影-刺殺據點
     IMDB-Vantage Point(2008)

0 意見: